高校访谈>>

  • 环生学子摘得湖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       发表时间:2017-06-20

  •  6月11日,湖北省第十届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会在武汉工程大学举行,来自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全省30所高校的学生科研成果在此进行激烈的角逐。通过论文初审、专家组答辩与综合评定等环节,武汉工商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大三学生锁进猛、叶亚娟、罗鑫宇、张肖生和大二学生范康俊的科研成果《原生型微生物法多效再生活性炭装置》荣获一等奖,大四学生董元漳的科研成果《红花籽粕酶解产物的分离纯化与抗氧化性研究》获得二等奖,大四学生刘少艺的科研成果《紫甘蓝中原花青素的富集与抑菌性研究》获得三等奖。 

    谈及此次获奖,锁进猛感叹不容易,在两个月前,以锁进猛为组长,叶亚娟、罗鑫宇、张肖生和范康俊为组员的5人项目小组便在该院吴士筠、龚乃超两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实验。“为了参加此次比赛,我在实验室里‘泡’了近两个月,吃住都在实验室”,锁进猛介绍,因为项目是关于活性炭再生的研究,所以建立活性炭再生指标非常重要,需要多效投加装置设计复合投加实验,使用计算机数据模拟,由于自动化进样检测研究TOC(有机碳)检测指标时需要不间断地检测,我和项目小组的伙伴们经常工作至深夜2:00。 

    锁进猛介绍,该装置是利用原生型微生物对吸附质的降解作用实现吸附剂的脱附再生,其生产运行成本低、有机物降解环境影响小,活性炭再生效果好。“利用该装置原生型微生物法再生活性炭再生周期约41h,再生率可达82.75%,与传统电热再生相比能耗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且该方法适用于就地再生,可进一步节省交通运输的费用。” 他说。

    另两位获奖者董元漳和刘少艺参赛使用的实验材料极其简单,而且还是经常出现在垃圾桶里的“废物”,原来,“废物利用”是他们的实验核心,他们将红花籽粕、蔬果皮作为实验材料,研究如何提高“废物”的经济价值。

    早在3月6日,董元漳和刘少艺分别在该院吕凯波和韦琴两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废物”实验学术之旅。“之前从来没想过用这些东西做实验,不过听了老师的介绍,发现还是挺有趣的,我非常期待这次实验。”董元漳说,“查找大量文献是必须的,因为整个实验都需要我们自己设计,而且实验材料是废弃物的利用,这样的研究十分有意义。”在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便决定开始研究红花籽粕。

    董元漳介绍,红花籽粕是红花籽提取红花籽油后的副产品,其蛋白水解物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胆固醇水平、血压以及血糖水平等功效,国内外对其综合利用的研究非常少,现在它一般作为廉价的饲料和肥料。

    “能够跟湖北省内那么多高校甚至是名校的学生同台竞技,让我感到既紧张又兴奋,这次报告会构建了我们相互交流的平台,在各位专家评委、教授的帮助下,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这对我专业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董元漳激动地说。

    据悉,湖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会至今已举办十届,是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由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主办的在全省范围内规格较高的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能力竞赛,对提高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创新精神和专业应用能力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与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