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简章汇编
- 为了进一步落实我省阳光招生精神和要求,更好地为广大学生家长和高校招生服务,湖北教育信息网(e21网站)编写了《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简章汇编》。
A141武汉大学
-
2.网址:http://www.whu.edu.cn/
3学校简介: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8年,毛泽东主席亲临武大视察。1993年,武汉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祝贺。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明显上升。1999年,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合校二十多年来,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2020年,学校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中位列第199位,国际教育研究机构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246位,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351-400位。
回眸过去,筚路蓝缕,励精图治,玉汝于成。珞珈山上风云际会,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罗荣桓曾在这里指点江山;辜鸿铭、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郁达夫、叶圣陶、李达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一百多年来,武汉大学汇集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众多的精彩华章,形成了优良的革命传统,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培育了“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大学精神。
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学校占地面积5195亩,建筑面积273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4个学院(系)以及3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有127个本科专业,5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4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0个一流建设学科,5个一级学科、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武汉大学名师荟萃,英才云集。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808人,其中正副教授2970余人,有8位中国科学院院士、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欧亚科学院院士、6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15位国家级教学名师。
武汉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成就卓著。学校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高端智库、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还拥有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1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定期公开出版36种专业刊物。
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88项,SCI论文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均位列全国高校前列,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奖数居全国高校前三位,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社科课题均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有数十项成果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学校连续十余次荣获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成交奖)和优秀组织奖。
武汉大学积极利用自身的科技、智力资源优势,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方式,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共同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平台,联合创办了7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学校参与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在南北极科学考察、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关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马协型、红莲型杂交稻、高频地波监测雷达、GPS全球卫星定位与导航、高性能混合动力电池等应用型科技成果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理论价值,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人文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积极探索关系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智力支持。
求知在武大,成才在珞珈。武汉大学率先提出“创造、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理念,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积极探索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现有普通本科生29504人,硕士研究生19516人,博士研究生8289人,另有外国留学生1830人。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50多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仅两院院士就有100余人,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令人瞩目的高水平办学成就,为武汉大学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学校与53个国家和地区的310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百余年的风雨,百余年的砥砺,百余年的辉煌。武汉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宗旨,以谋求人类福祉、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国家富强为己任,凝心聚力,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追求卓越,全面开启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
A143华中科技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校园占地7000余亩,园内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环境优雅,景色秀丽,绿化覆盖率72%,被誉为“森林式大学”。学校教学科研支撑体系完备,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学校学科齐全、结构合理,基本构建起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体系。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109个本科专业,4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计),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44个学科参评,全部上榜,其中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4个学科进入A+,A类学科14个,B+及以上学科33个。8个学科入选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学校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700余人,其中教授1400余人,副教授1400余人;教师中有院士20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0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9个。
学校贯彻建设“学生、学者与学术的大学”的教育思想,秉承“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坚持“一流教学一流本科”的建设目标,采取多种举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完善充满活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几十年来,70余万毕业生走向社会,遍布全球各行各业。
按照“应用领先、基础突破、协调发展”的科技发展方略,构建起了覆盖基础研究层、高新技术研究层、技术开发层三个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和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等国家重大科研基地,还拥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个国家医学中心、2个国家专业实验室、1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6个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一批省部级科研基地。
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在贡献中发展”的办学思路,学研产相结合,与地方政府、行业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通过设立驻外研究院、共建技术研究中心等方式开展校地校企科技合作,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世界上41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所高校和机构开展友好合作。工程科学学院是全国首批四个国际化示范学院之一,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被列为中欧建交40周年40个典型案例之一。
附属协和医院、同济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是湖北省乃至中南地区的医疗诊治中心。附属梨园医院突出老年病学的特色,是湖北省老年病防治研究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正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秉持“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聚精会神,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努力开创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注:其中的数据截至2021年12月
A155 中南民族大学@2024
C102 武汉科技大学@2024
-
学校简介
武汉科技大学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是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重点高校,是“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
C103 湖北大学@2024
-
湖北大学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一、历史沿革
1931年,学校前身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在武昌宝积庵诞生,此后迭经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湖北省教育学院、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湖北师范专科学校、武汉师范专科学校和武汉师范学院等时期。九秩春秋,筚路蓝缕,六易校址,八更校名,薪火相传文脉不息,师范教育底蕴深厚。1984年,由武汉师范学院更名改建为湖北大学,开始由单一的师范类院校转型步入综合性大学发展阶段。2013年起,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湖北大学。
二、校区概况
学校有武昌校区、汉口校区、阳逻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500亩。学校坐落在具有“百湖之市”美誉的武汉市,濒临浩瀚长江,校园树木葱郁,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教学科研服务设施基础完善。
三、学科专业
学科门类和专业齐全。涵盖除军事学以外的13大学科门类,设有24个学科性学院、75个本科招生专业、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生物学入选湖北省“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3个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4个学科群入选“十四五”湖北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群。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环境/生态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8个学科入选U.S.News世界最佳学科,6个学科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
四、人才培养
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1万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1万余人。2006年始,学校分别启动实施“一流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以及本硕博贯通培养的“十年树人计划”,探索开展通识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有一批国家级的创新创业学院、产教融合基地、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科技小院、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累计获批7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3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23个省级优秀教学基层组织、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3个省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项目。获批国家级新工科新文科研究项目5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98项,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主题案例5项,省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项目3项。学校近年来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湖北发展需求,加强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和师范教育,成立了一批新工科学院和师范学院等。建校以来,累计培养输送各类高级专门人才30余万人。
五、师资队伍
现有教师16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1000余人,博士生导师近250人,硕士生导师1100余人。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473人(次),其中国家、部委级人才81人(次),省市级人才392人(次)。
六、科研与社会服务
建有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药物高通量筛选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能源捕获和环境传感绿色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4个国家级平台,参与组建湖北应用数学中心,共建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湖北恩施站(森林)”,建有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有机化工新材料),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功能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智能感知系统与安全),有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等省级和市级重点科技创新平台60余个,深度参与江城、江夏、洪山、时珍等4个湖北实验室建设,获批省级科普教育基地7个。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获省、市两级备案。建有中华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生态旅游研究基地、湖北省数字文旅研究院等24个省部级研究平台,设有高等人文研究院、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拉美研究院)等校级高水平研究平台。其中县域治理研究院、湖北文化建设研究院、湖北基础教育研究院为湖北省重点建设智库。近五年,以第一单位获批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国家自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20余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13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8项,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其他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0余项。“十四五”期间,学校深入实施“双十行动”计划,在省外沿海和湖北多地设立9个驻外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服务地方发展。
七、校园文化
建设书香校园,注重以文化人。多次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和网络文化优秀成果奖,连续3次获评“湖北省十佳书香校园”。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队获得全国冠军16次,5次代表中国出征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并取得历史上最好成绩。大学生龙狮团9次到国(境)外巡回展演,展示中华传统文化,摘得世界龙狮锦标赛冠军2项。近五年,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竞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学生艺术节展演、“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等重大赛事活动中屡创佳绩,其中在“挑战杯”大学生学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斩获国家级特等奖1项,取得历史性突破。
八、国际交流
学校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关系,与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合作设立湖北大学曼城联合学院,在巴西、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波兰合作建立了3所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学校常年招收国际学生,可提供中国政府奖学金、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湖北省国际学生奖学金。
九、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学校正以“学科建设和综合实力双突破”为发展目标,努力建成国内知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数据统计截止时间:2024年4月)
地址:
武昌校区: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邮编:430062;
汉口校区:武汉市谌家矶街兴盛路特一号,邮编:430011;
阳逻校区:武汉市新洲区阳逻平江东路630号,邮编:430415。
C105 长江大学
C108 江汉大学@2024
C115 湖北医药学院@2024
C116 湖北科技学院@2024
-
湖北科技学院是湖北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全国百所产教融合示范高校、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和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学校坐落在湖北省咸宁市,现有温泉、咸安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861亩,校舍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20000余人,其中研究生300余人、留学生120余人;现有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70余人、博士420余人、研究生导师120余人;现有特聘院士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14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6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人。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96亿元;图书馆藏书229万册,中外文期刊14万种,电子数据库33个。校园风景优美,办学条件完善,被评为“生态园林式学校”。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学校办学历史溯源于1937年创立的蒲圻简易师范学校和1965年创办的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历经传承演变,2002年咸宁医学院与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咸宁学院,2012年更名为湖北科技学院。学校1965年起开办高等教育,1977年开办本科教育,1995年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2011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独立开展研究生教育。建校以来,全校师生员工凝心聚力、求真务实、砥砺奋进,形成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凝练成“弘德、博学、敏行、敢先”的校训和“学生为本、学者为先、依法治校、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氛围浓郁。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学校形成了以医学为传统优势,理学、工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学科体系,拥有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三个办学层次。专业体系较为齐全,设有23个学科性学院及教学单位,开设本科专业67个。2012年,学校开始独立培养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现有“十四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3个(医药与大健康、数字化与智能制造、师范教育与文化传播)、省级重点(特色)学科2个(药学、核科学与技术)、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临床医学、教育学)。学校教学改革深入,育人成效显著。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药学、生物医学工程、体育教育)、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药学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地理科学)、湖北省高校改革试点学院2个(爱尔眼视光学院、药学院)、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地理科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临床医学、小学教育)、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计划项目8个、“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3个、省级本科品牌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26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1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教学名师工作室2个。临床医学专业、小学教育专业以较好的成绩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学校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5个、省级创新创业和实践基地4个、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学实践基地320余个。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2020年以来,学生参加各类学科和科技竞赛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100余项,多次在“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大赛中获奖。学校科研实力雄厚,科研成果丰硕。学校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材料辐射改性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林业草原桂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2011计划”1个(非动力核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辐射化学与功能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鄂南文化研究中心、农村教育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材料辐射改性湖北省工程实验室)、省级重点产业化团队1个(非动力核技术产业化创新团队),应用型研发团队6个。近年来,学校主持各类国家级科研项目8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39项;获各级各类科研奖励18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项46项。学校开放办学多元,对外交流频繁。学校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依托中国汉族民间叙事长歌研究中心、中国古瑶文化研究基地、湖北省校企共建电机与控制系统研发中心、湖北省香花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医学电子仪器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鄂南特色中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细胞外囊泡转化应用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湖北智慧康养产业技术研究院、湖北省咸宁智能机电产业技术研究院、咸宁研究院、咸宁市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咸宁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基地、咸宁桂花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鄂东南传统建筑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现有附属医院11所、教学医院9所、附属学校1所和校企合作单位300余家。学校建有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7个、省级校园科技创业孵化器1个、产学研合作基地50余个、全国性考试考点3个。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先后与美国、德国、英国、西班牙、新西兰、韩国、匈牙利等13个国家的高校开展实质性合作办学。八十余载栉风沐雨、弦歌不辍,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各类专门人才15万余人,他们中绝大多数已成为基层医疗卫生、基础教育、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大批杰出校友成长为海内外学界名流、商界雄才、政坛精英。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思想政治工作基层先进单位、湖北省示范思政课教学基地、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北省高校后勤管理先进集体、湖北省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先进单位、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新的历史时期,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转型发展和“双一流”建设,全面深化改革,依法依规治校,不断提升发展水平和服务地方能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不懈奋斗。(2023年1月)
C117 武汉纺织大学@2024
-
武汉纺织大学原隶属于纺织工业部,1998年教育体制改革,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学校历经六十五载,已成为理、工、文、经、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普通高等院校,是首所拥有自主培养院士的湖北省属高校,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小211工程)入选高校、湖北省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高校、湖北省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先后通过普通高校“合格评估”、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评估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软科2024中国大学排名,我校排名全国167位。校友会2024中国大学排名,我校排名全国第137位。
C118 黄冈师范学院
-
C127 湖北工程学院@2024
C128 湖北经济学院
C129 湖北民族大学@2024
-
C131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2024
C137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2024
-
C138 湖北理工学院@2024
-
湖北理工学院答考生问
一、学校办学性质和录取批次?湖北省内招生代码?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的考生本科录取分数线在省内的大致位次值是多少?
我校属于省属公办本科院校,湖北省内招生代码C138。首选科目为物理的考生省内位次值大约为75000名左右,首选科目为历史的考生省内位次值大约32000名左右。
二、学校现有多少个本科专业?师资力量如何?
、如何查询录取通知书的快递单号?在我校官网址:http://www.zhinengdayi.com/hbpu。进入湖北理工学院招生信息网点击“录取查询”。
四、大类招生和培养对学生有什么益处?
我校从2016年开始试点大类招生和培养,积累了较好的人才培养经验。大类录取进校的学生前一阶段不分具体专业,按照大类培养,宽口径、重基础、强能力,后一阶段,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能力特长、职业规划、学业成绩选择具体专业,选其所爱,爱其所选,个性化发展。
五、进校后如何申请换专业?
根据国家规定,学生在录取、报到期间不能换专业。进校后学生有两次专业选择的机会。一是进校后第一学期末申请转专业,具体依据学校教务处制定的普通全日制学生转专业实施办法。二是大类培养分流时选择具体专业,具体依据相关教学院专业分流方案。另外,学生可跨学科大类申请修读双学位。
六、学校有哪些优录政策?
学校有《湖北理工学院优秀新生实施办法》,奖励政策有减免学费、转专业加分、资助暑期海外游学等。
七、“面向当地组”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有降分福利?
“面向当地组”就是录取计划面向黄石地区(含大冶、阳新)考生,黄石学籍考生只有填上我校这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才有机会享受政策红利。报考“面向当地组”有降分福利,但能降多少分要根据每年的报考情况和录取情况来。
八、艺术类考生要注意哪些录取规?
考生须参加当地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组织的艺术类统考(联考),且成绩达到规定的要求。对实行平行志愿的省(区、市)按照该省(区、市)的录取规则执行;对实行非平行志愿的省(区、市)的进档考生,按照学校录取规则执行: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动画、音乐学专业录取时,按综合成绩排序,从高到低依次录取,在综合成绩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取专业成绩高者;在综合成绩和专业成绩都相同的情况下,外语考试成绩高者优先录取。综合成绩折算公式:(高考文化成绩总分÷高考文化成绩满分)×40+(专业成绩总分÷专业成绩满分)×60。舞蹈表演专业在考生专业统考(联考)成绩和高考文化成绩双过线的情况下,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录取,专业成绩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取文化成绩高者。具体以各省(区、市)招生管理相关规定为准。
九、非艺术类考生要注意哪些录取规则?
在实行非平行志愿的省(区、市),学校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当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时,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原则上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进档考生确定录取专业时,实行分数优先的办法。投档成绩相同的考生,按照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投档的志愿成绩同分排位确定专业录取顺序;如无志愿成绩同分排位的省份,投档成绩相同时,依次按照语文数学两科之和、语文或数学单科最高成绩、外语单科成绩、首选科目单科成绩、再选科目单科最高成绩、再选科目单科次高成绩由高到低排序录取;如仍相同,比较考生志愿顺序,顺序在前者优先录取,志愿顺序相同则全部录取。
未被志愿专业录取且服从调剂的进档考生,学校根据考生成绩在所投招生专业范围内或招生专业组内调剂录取,若不服从专业调剂,作退档处理。
试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按大类招生录取的考生,录取时不分专业,进校后根据各教学院专业分流方案进行专业分流。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只录取填报该专业志愿的考生。
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包含专业:英语、商务英语)录取的考生原则上要求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90分(满分150分)。
十二、 十、中外合作办学培养模式如何?
我校现有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分别是与新西兰尼尔森马尔伯勒理工学院联合举办的视觉传达设计本科教育项目(2013年获批,由国际学院负责运行及管理)、与美国梅里马克学院合作举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教育项目(2017年获批,由机电工程学院负责运行及管理)、与美国北肯塔基大学合作举办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教育项目(2020年获批,由电气学院负责运行及管理)。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
4+0单学位模式:第四年选择不出国的学生,同样享有国际化课程教育,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经考核合格,可获得湖北理工学院颁发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其毕业证和学位证与我校其他普通类专业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完全一致。
3+1双学位模式:达到外方院校录取要求的学生,第四年可自愿选择申请赴外方院校就读。学业结束后,学生达到双方高校对项目规定的毕业标准,经考核合格,可同时获得湖北理工学院颁发的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以及外方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
十一、学生生活配套设施如何?
关于吃的:学校有6个食堂:樱园食堂、静园食堂、桂园食堂、枫园食堂、腾龙食堂、义诚食堂。大炒、小炒、风味小吃、清真美食、中外快餐,应有尽有。
关于住的:学校住宿主要集中在义城、腾龙两个大公寓区,少数安排在A/B/C栋。学生宿舍绝大部分为4人/间(少数宿舍为6人间),均装有空调,24小时供应热水。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
关于运动:学校有两个标准运动场,有体育馆、风雨操场、网球场,乒乓球场、篮球场,体育运动场馆设施完备。
十二、如何便捷查询招生信息?
学校官网:www.hbpu.edu.cn
招生信息网:http://zsxx.hbpu.edu.cn
招生热线:0714-6350612,6359652,6356616
答疑QQ: 800 866 517
C139 荆楚理工学院
C150 武汉商学院@2024
C151 汉江师范学院@2024
-
C201 武汉东湖学院@2024
C202 武汉晴川学院@2024
C205 武昌首义学院@2024
C206 汉口学院@2024
-
C207武汉传媒学院@2024
C211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2024
C215 武昌理工学院@2024
C217 武汉工商学院@2024
C220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2024
C223 武汉文理学院@2024
C226 武昌工学院@2024
-
C230 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2024
-
C125 武汉轻工大学@2024
C231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2024
C235 湖北商贸学院@2024
C238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2024
-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2024年本科招生专业及计划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2024年专科招生专业及计划学校简介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高校,是湖北省第一所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民办大学,2018年在湖北同类高校中率先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得到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学校位于武汉市现代港口工业新城阳逻经济开发区内,与光谷生物城隔江相望,武汉地铁21号(阳逻)线直达主校门,区位优势突出。校园终年鸟语花香,四季风景如画,是湖北省首批“生态园林式学校”,被网友誉为“中国最美丽的校园”之一。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700余亩,建筑总面积80余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两万余人。
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亲切关怀和指导。1994年春,钱学森院士先后两次亲笔致信学校创办者,热情称赞“学校为即将到来的第六次产业革命培养人才,真是件大好事”。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公益性办学原则,牢记“严谨、自强、求是、创新”校训和“立校为公、办学为民、依法治校、回报社会”办学宗旨,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钱学森精神,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内涵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实现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学校形成了以理工学科为主体,以生命科学为特色,涵盖理、工、农、医、文、管、教、艺、经等9大门类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14个学院,设有68个本、专科专业,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已涉及工程、农业、兽医等三大专业学位类别。拥有省级重点学科、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省级品牌专业各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湖北有关人才项目设岗学科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项,获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
学校建设了一支由知名教授领衔、以博士为骨干、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人才队伍。现有教师1100余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近300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比约为81%,自有博士教师数量居湖北同类高校首位,全国同类高校前列;有“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各1人(双聘),省级人才6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湖北省教学名师3人,湖北名师1人,湖北省优秀教师3人,“楚天园丁奖”教师2人,“荆楚好老师”3人,武汉市优秀教师4人;获批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9个。近年来,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4项,继续领跑全国同类院校;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面向区域产业发展及社会企业生产需求的教科研课题942项,获得省、市级科技与教学成果奖30余项;申报专利近200余件,获批专利77件,居湖北民办高校首位。
学校创新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成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6门,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5项,“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3项。先后与省内外200余家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开办了“钱学森实验班”、“九州通班”、“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班”等近20类特色教改实验班,形成了“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双创教育模式和以“自强自立、创新创业”为核心的双创文化品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高,先后荣获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家级众创空间”,湖北省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湖北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就业湖北’先进高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建设了能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培养条件。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科研楼20余栋,学生公寓40栋(其中二人间寝室占比34%,其余均为四人间寝室),并实现了空调全覆盖;有学生餐厅6座,室内外体育运动场地面积10万余平方米,图书馆馆舍2万多平方米,图书文献资源总量292.33万册,无线WiFi覆盖校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6亿元。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实习实训基地4个、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4万余平方米,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形成了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色品牌。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和“育人为本、科学发展、因材施教、乐教乐学、共同进步”的育人理念,培养的杨子威、许大卉、程菲、骆群曙、肖洁丽、张聪等一批大学生先进典型,受到团中央、教育部及省教育厅、团省委等有关部门的表彰;“昆虫达人”赵宇晨、“美女学霸”范琴等学生受到网友追捧,成为正能量“校园网红”。相关工作经验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群体示范效应。学校先后获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省级文明校园”(连续八届)、“湖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湖北省“国防教育基地”、“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省级平安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新时期的奋斗目标是:到2035年,把学校建设成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全国一流民办大学。